http://i.imgbox.com/GPSpOr3V.jpg

http://i.imgbox.com/GPSpOr3V.jpg

我發現許多人都在尋找克服壓力的方法,不論這壓力來自工作、人際關係或內心。他們希望獲得平靜,因此第一步通常是想知道,靜心或覺知能否在日常生活的層面帶來幫助。當發現確實有效後,就希望進一步探索心智,了解自己與周遭的人。

當我教學時,會把焦點放在三個重要的觀念,去幫助學生明白,如何透過這些生活哲理獲益。

1. 沒有任何人、事、物,能消除你的痛苦

第一個觀念是,沒有任何人事物能消除你的痛苦,只有你自己辦得到。這個觀念乍聽之下,似乎相當消極,但其實非常積極,因為這代表不論遭遇困難或好事,我們都有很大的轉圜空間。我們的思考、應對與看待情況的方式,會影響感受。兩個人即使面對相同的困難,也會因為各自抱持不同的看法,一個人感到很痛苦,而另一個人卻不覺得那麼難受。

舉例來說,某人把名利看得很重,當失去時,就會痛苦萬分;而另一個人了解,身外之物的來去沒有定數,因此淡泊名利,當他失去時,就不會那麼痛苦。由此可看出,我們的看法對於是否快樂或痛苦,具有很大的影響力。

2. 與其改變外在情況,不如好好控制內在反應

第二個觀念是,所有的事都互相關聯。某件事發生時,絕非起因於單一理由,而是許多內在與外在情況湊在一起的結果。例如,伴侶的離開可能屬於外在實際的情況,但痛苦程度卻取決於我們內在的反應,以及我們在破裂的關係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,因為事情不會永遠只有好的或壞的一面。就像是,我們有時候很喜歡某個人,但有時又很討厭他;我們對這個人的感覺時好時壞,就像搭雲霄飛車一樣,因為感覺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。諷刺的是,我們常花許多時間和精力,試圖控制外在情況,卻任憑內在反應失控暴衝。

當我們了解這個萬事萬物互相關聯的概念後,就會發現,自己並非完全無能為力。這並非否定外在情況的影響力,只表示我們對內在情況與反應,也有某種程度的決定權。

試想一下,當我們憤怒或忌妒時,內心多麼痛苦。假設有人大聲辱罵,我們可能會變得非常生氣與激動,但也有可能保持冷靜,不投入太多情緒。這並不是要我們永遠不生氣或激動,重點在於,我們要讓多少焦躁的情緒影響自己?

3. 沒有絕對的真實狀況 ,只有來來去去的心境

第三個觀念是,真實狀況通常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樣子。這個概念不容易懂,不過,若用快樂與痛苦的例子來說明,你 就會明白它們並不是具體的「東西」,而是思緒的投射。憤怒、美醜與好壞,也是如此。若請十個人說說他們對快樂的定義,答案一定從金錢、愛、到平和與寧靜都 有,各不相同。當你明白,快樂或痛苦隨時可能改變,你就不會把外在事物看得那麼嚴重。

擁有一份高薪的好工作,可能令你很高興,但那不會影響內心的快樂與否。你知道事情可能隨時發生變化,但這沒有關係,因為你還是你。同樣的,你也會明 白,憤怒、忌妒或悲傷並不等同於你,它只是來來去去的心境,而非固定不變的存在。因此我們知道,不論置身何種情況,我們都可以改變,甚至訓練心智。

所以,結論是:

1. 快樂或痛苦來自內心。

2. 我們無法控制外在的人或事,但可以控制自己對事情的反應,或看事情的方式。因此,我們並非無能為力。

3. 沒有任何事永不改變,尤其是我們的心智來源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馨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