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常,濕、熱容易“狼狽為奸”。而在夏天這個暑熱與濕邪同時出現的季節,預防濕熱侵襲身體顯得尤為重要。

特別是夏至後,很多地區都進入了雨季,如果身體素質不夠好,濕熱邪氣就會乘虛而入。要是脾虛再來湊湊熱鬧,就容易在身體內積累濕濁之氣,特別是堆積在髒腑和經絡裡。這時,身體裡的熱就會不斷炙烤這些濕濁之氣,就像大熱天用被子捂著東西一樣,時間長了,就會產生一定的熱量,這就是中醫所說的“化熱”,從而形成濕熱。

夏季,當濕與熱糾結在體內,就會表現出很多濕熱方面的癥狀:因為熱,容易長痘;因為濕,痘痘不容易好,而且反反覆復。濕熱的人如果不及時加以調理,就不僅是生瘡長痘了,身體會還會向病理轉化,容易患皮膚、泌尿生殖、肝膽系統一類的疾病。一般關節處和內臟是濕熱最容易蓄積的地方。而且,濕熱的人還會小便發黃,頭痛,腹脹或腹瀉等。

生活中,出現濕熱,我們應該如何緩解呢?首先不宜長期熬夜,或過度疲勞;要保持大小便通暢,防止濕熱郁聚;注意個人衛生,預防皮膚病變;濕熱的人還應做大強度、大運動量的鍛煉,如中長跑、游泳、爬山、各種球類、武術等。可以消耗體內多餘的熱量,排泄多餘的水分,達到清熱除濕的目的。可以將力量訓練和中長跑結合進行鍛煉。力量訓練可採用槓鈴阻力負荷方法進行鍛煉。但運動時,應當避開暑熱環境,才會有助於調理脾胃,清熱化濕。

要特別提醒的是,濕熱的人情緒會比較急躁,外向好動、活潑、常常心煩易怒。五志過極,易於化火,情志過極,或暗耗陰血,或助火生熱,易於加重濕熱質的偏傾,故應節制安神定志,以舒緩情志。學會喜與憂、苦與樂、順與逆的正確對待,保持穩定的心態。

中醫認為,濕熱的人需要清熱利濕。其中,清熱燥濕要用黃連、黃、黃柏、龍膽草等,清熱解毒多用金銀花、連翹、大青葉、板藍根、穿心蓮等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濕熱 夏天
    全站熱搜

    馨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