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做無「齒」之徒 牙齒保健從日常生活做起牙齒是身體結構很重要的一部分,少了它不僅無法大啖美食,也會影響門面。其實,牙齒保健並不困難,只要持之以恆地建立良好口腔保健習慣,擁有一口健康亮麗的牙齒將不再是夢想。
文/蔡秉融  諮詢/楊岳炤(國泰綜合醫院牙科主治醫師) 

在台灣,蛀牙和牙周病是最常見的牙齒疾病,有90%以上的兒童罹患蛀牙,80%以上的民眾則為不同程度的牙周病所苦。導致牙齒疾病發生的原因主要是牙菌斑,如果能將牙菌斑控制在最低程度,牙齒健康也可以維持在良好的狀態。
勤刷牙、定期檢查以預防蛀牙
蛀牙是牙科常見的疾病之一,原因在於牙齒表面殘留食屑,經由細菌使之腐敗產生酸,而酸會促使牙齒脫鈣形成蛀洞,最終導致蛀牙。一般食物當中,以糖果、糕餅等最容易導致蛀牙。
蛀牙的治療需依深淺程度而定,包括:
1.
琺瑯質蛀牙。此階段牙齒只會變黑而未有酸痛,早期填補可有極佳成效,治療過程也較不會有不適感。
2.
牙本質蛀牙。吃酸、甜、冰的食物會感覺酸或痛。
3.
牙髓腔蛀牙。表示已蛀到神經(會有強烈抽痛),此時需做根管治療(抽神經)。
做好預防工作可減少蛀牙的發生,建議在平日應遵循以下原則:
1.
少吃糖果、餅乾及較黏稠的食物。
2.
養成飯後及吃東西後刷牙的習慣。
3.
自來水中加氟、牙膏加氟,對兒童牙齒實施塗氟。
4.
每半年接受合格牙醫師檢查牙齒,並且最好在輕微時即予預防填補。
牙周病是牙齒的無形殺手
牙周病是指由細菌組成的牙垢(牙菌斑)堆積在牙齒及牙齦交接處,使牙齦發炎,齒槽骨遭受破壞,最後造成完整的牙齒脫落。

國泰綜合醫院牙科楊岳炤醫師表示,依齒糟骨的破壞程度可分為牙齦炎和牙周病,牙周病又包括慢性漸進型及侵犯性的牙周病。人體口腔內細菌多達近500種,這些細菌與人體和平共生,在增生過程中,牙周病細菌會在口腔中不同位置寄生,而大多聚集在齒槽溝,這些細菌會繁殖而形成一層白色、黏稠的薄膜,這種糊狀物質就是造成牙周病的「牙菌斑」。

罹患牙周病初期階段稱為「牙齦炎」,病患刷牙時常會牙齦出血,但不覺得疼痛,也因此容易被忽略;經過一段時間,牙齦發炎會造成齒槽骨的破壞,除了牙齦發炎、容易流血的症狀外,視其破壞程度,更會產生排膿、口臭、牙齒動搖等情形,稱之為「牙周炎」。當牙根與牙齦之間溝縫變深,形成牙周囊帶,在這囊帶裡堆積著細菌和牙結石,造成進一步的牙齦發炎及齒槽骨破壞,如此惡性循環下,將導致牙齒的鬆脫。

牙周病患者在初期因為沒有太大的疼痛感覺,往往未積極就醫治療,導致發炎蔓延、加深,對生活造成許多影響,如口臭、牙齒鬆動及美觀上的問題等。

牙周病可能引發全身性疾病
由於牙周病病變位置在牙齒的根基,而非牙齒本身,一旦齒槽骨受到發炎蔓延而嚴重破壞時,就會造成牙齒動搖,以致非拔不可的地步;孕婦若患有牙周病,在懷孕期間得到妊娠毒血症的機率是常人的2倍,而牙周病也可能引起體液增加,導致早產。近來亦有研究指出,牙周病病人心臟病發作致死的機會,比沒有牙周病的人多出將近2倍;而牙周感染也會損害處理或利用胰島素的能力,使糖尿病更難以控制。由此可知,牙周病可能造成許多併發症,不容輕忽。

牙周病的治療大致上分為兩個階段進行,且治療後必須每3個月回診進行追蹤維護。第一階段治療的目的在控制牙齦發炎,包括口腔衛教和牙結石刮除,口腔衛教著重在教導病患如何做好刷牙及牙間的清潔工作,並強調正確的刷牙及牙線使用;牙結石刮除及牙根整平則主要在於去除牙結石,以減少牙菌斑的附著。

經過第一階段治療後,如果有些牙齒仍存在深度牙周囊帶及深部牙齦發炎,便需要進行第二階段牙周手術的治療,主要是針對較深的牙周囊帶底部的牙結石,藉由手術澈底去除,控制發炎,並在某些齒槽骨被破壞的地方,利用骨移植的技術讓骨再生,減低牙周囊帶深度,以增加牙齒的壽命。

牙齒保健的兩大關鍵
牙齒疾病不僅會帶來疼痛,還可能影響全身健康,因此,為預防牙齒疾病發生,做好牙齒保健是每個人都應該養成的習慣。

依「貝氏刷牙法」澈底清潔牙齒
牙齒保健的第一步,就是選用適合自己的軟毛牙刷,依照「貝氏刷牙法」進行刷牙,其步驟如下:
1.
保持水平姿勢握住牙刷柄,刷上牙時刷毛朝下,刷下牙時刷毛朝上。
2.
刷毛與牙齒呈4560度,輕輕向牙面刷,使刷毛側也能刷到牙齒。
3.
對準牙齒與牙齦接縫處,一顆一顆刷。
4.
有順序性地刷牙,從右邊開始就由右邊結束,裡面、外面及咬合面都要刷。
5.
面對鏡子刷牙及使用牙線,每天至少刷牙2次(早晚各1次),沒吃東西也要刷牙。

由於每個人刷牙都有其習慣性動作,無論怎麼刷仍可能遺漏同一地方,因此,學習正確刷牙方式是最重要的關鍵。至於牙刷的選擇儘量以軟式為主,大小則因人而異,如果使用硬牙刷加上不當的刷牙方式,時間一久可能會磨損牙齒的琺瑯質;此外,牙刷使用到起毛或變形時必須更換,以每天刷34次計算,大約每個月就得更換1次。

利用牙線刮除牙菌斑
由於牙刷不易刷到牙齒的鄰接面(牙齒與牙齒之間的面),須使用牙線將鄰接面的牙菌斑刮下來,同時把塞在牙縫的食物清出來,因此,每次刷牙應配合使用牙線才能澈底清潔牙齒;有些人習慣使用電動牙刷,但電動牙刷只能刷到牙齒的正、反面,仍無法清除牙齒間隙的牙菌斑,所以並不能取代牙線。

關於牙線的選擇,一般較不建議使用牙線棒,至於含蠟或不含蠟,效果差異不大。

牙線的正確使用方法與步驟如下:
1.
截取約手臂長的牙線(成人約45公分),一端繞在中指的第二指節約2圈,距離約20公分處再繞2圈於另一手中指的第二指節,手指頭一握緊拳心,即可將牙線繃緊。
2.
翻轉兩手,使拳心向外,同時伸直兩手拇指與食指,使它們呈一直角四方型,同時拇指輕輕接觸並與牙線平行,這便是牙線在兩中指間的適當長度,同時也是操作牙線的基本手勢。
3.
牙線越過一手食指與另一手拇指頭上多肉的地方,兩指間保持1公分的牙線,兩手指打直,指甲對指甲,把牙線帶進牙縫。
4.
將牙線繃緊牙齒的鄰接面,使其略成C型上下刮,兩指同時上下運動。
5.
刮同一牙縫的另一面。
6.
以同樣的方法,清理第二個牙縫的牙齒鄰接面。
7.
刮下排門牙的鄰接面時,食指改為由上往下的姿勢,此時的要領為食指的手臂要抬高。
8.
食指在內、拇指在外,同時上下運動。
9.
刮後牙區時使用兩手食指。
10.
一手食指將嘴角及臉頰稍微撐開。
11.
由犬齒開始,逐個牙縫清理。
12.
兩手食指同時上下運動。
13.
可先刮上顎後牙區,此時頭可後仰以利視線。刮下顎的後牙區,也是同樣的方法,此時可收下顎,以利視線。

門診中常發現病患使用牙線的方法錯誤,很多人都是以前後方向拉牙線,並沒有刮到牙縫中的牙菌斑,因此一定要上下刮,且接觸面愈大愈好。

貝氏刷牙法
以水平姿勢握住牙刷柄。
刷毛與牙齒呈4560度,輕刷牙面。
有順序地刷牙,右邊開始右邊結束。

使用牙線刮除牙菌斑
牙線繞中指2圈,約20公分再繞2圈於另一手,繃緊牙線。
翻轉兩手,拳心向外,伸直拇指與食指,使它們呈一直角四方形。
牙線越過食指與另一手拇指,兩指間保持1公分,把牙線帶進牙縫。
將牙線略成C型上下刮。
刮下排門牙的鄰接面時,食指改為由上往下的姿勢,要領為手臂要抬高。
資料提供/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馨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