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名年近四十歲的女主管,最近經常工作到一半,就覺得天旋地轉。這種症狀時常不規則性地發作她有可能得了跟梵谷一樣的眩暈?

我一天所看的病人裡,約有三分之一是眩暈患者,症狀是天旋地轉、噁心、嘔吐。這些人來找我的最多。

 

眩暈有兩種,一種是發生在周邊性的,叫眩暈;另外一種是發生在中樞性的,叫暈眩。

周邊性眩暈,通常症狀很厲害,比如內淋巴水腫,會感覺到暈車般的天旋地轉、想吐、噁心、發汗,甚至會拉肚子。至於發作頻率,每個病人的情形不一樣。有時候,一個人一生只發作一次;有時是症狀持續好幾年,突然間發作得很厲害;有時候是幾年發作幾次,聽力不會變化;也有的是一旦發作,就無法收拾,有時不得不開刀治療。

 

周邊性眩暈有很多種類型。像內耳性眩暈,剛開始只有內耳的症狀,這種情形不一定要吃藥,沒有暈的話不用去管它,等到症狀出現時再吃藥就可以了,這種病人很多。而且有時候是壓力引起的。

 

至於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眩暈又不一樣。感冒時,有時候病毒會引起的前庭神經炎,是整個神經的功能都喪失掉了。這種平衡神經發炎一定要躺一、兩個星期,慢慢才會好。

 

內耳性眩暈則不同,內耳性眩暈的病人神經功能都很好。很多內耳性眩暈的病人發作時眩暈得很厲害,必須到急診求診,等到門診檢查時,症狀又都好了。

 

還有一種頭位性眩暈。這是因為內耳平衡器官裡面有一種耳石器,是平衡器官上面一層含有鈣質的耳石器,它退化或外傷以後就掉下來,因為比較重,所以沈澱到三個半規管下面的一個半規管上面,因此,只要頭部一動,它就刺激後半規管淋巴液,引起短暫激烈、可怕的眩暈症狀。慢慢地這些耳石被淋巴液吸收後,症狀就會消失,所以我們稱之為良性陣發性頭位性眩暈,它是可以治癒的。感冒引起的前庭神經發炎,也可以治好。

 

一半找不到原因

現在眩暈的病人很多,一半以上找不到原因。剛開始發作時,我們只能說它是耳性眩暈。

耳性眩暈是因為眩暈症狀很厲害,通常有這種症狀的病人都會來找我們。我們給他照X光、做有關眩暈方面的檢查,如眼振圖、聽力檢查、血液檢驗及耳部X光檢查等,結果大都正常。如果繼續有眩暈症狀就吃藥,如果沒有症狀就可以不用吃藥,最重要的是要解除心理或工作壓力。

 

周邊性的真正原因如何?大部份都找不出來。正確診斷能以耳性眩暈概括,最常見的疾病為內淋巴積水。再找不到原因,就叫做梅尼爾氏病。

但有些由於如慢性中耳炎、外傷、車禍、噪音等因素引起的內耳積水,就稱為梅尼爾氏症候群。

 

在台灣,非常特別的是梅毒性眩暈。梅毒在第一期、第二期時,病人都還不知道,等到第三期時它已經侵犯到腦部、跑到耳朵去。這種病人常常是五、六十歲才找醫生治療。這種梅毒伴隨梅尼爾氏症候群,是台灣的土產。擔任眩暈學會理事長的一位外國教授就表示,一生中只看過一個這類病人,但是在台灣一年就有五、六十個病例,而且有的需要開刀才會好。

 

此外,營養跟壓力可能也會造成眩暈。我認為眩暈的病人變多,跟壓力有很大的關係。現在很多人精神或工作壓力很大,所以很多人都有眩暈的經驗,特別是上班族、年輕人。

 

即使小孩子也會有壓力。不過,通常患梅尼爾氏症的小孩較少。所以如果有眩暈時,就必須做檢查,找找內耳以外的可能病因,如腦部腫瘤等。同時紓解小孩子的功課壓力。

 

雖然,我們常常檢查不出導致眩暈的原因。不過,年紀較大的人眩暈,可能是因為血液有問題,像血脂肪、膽固醇過高,或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血管硬化等等。這些營養過剩症候群,都會引起眩暈。

 

我認為,有些人的頭暈是因為暫時性循環不良引起的,也會讓醫生一時找不出原因。因為內耳只有一條末端血管,沒有其他血管分布到內耳,所以,如果因為緊張導致血管暫時性的收縮,會引起內耳缺血而導致眩暈,因此往往症狀結束了,我們還沒找到頭暈的原因。

 

此外,頸部肌肉緊張時會反射,引起頸部血管收縮,也會引起頭暈的情形。但是如果真正有病變的話,比如膽固醇太高,血管發生病變,情形就不同了。

 

接下來談談周邊性眩暈與聽力的關係。因為內耳有管聽力的蝸牛及管平衡的半規管與耳石器。所以,內耳有毛病時,常有眩暈、耳鳴、聽力障礙等症狀。以梅尼爾氏病為例,剛開始聽力沒有變化,只有耳塞感、耳鳴而已,慢慢地,聽力就一直向下降。耳塞感及耳鳴,這種症狀不像坐飛機降落時由於耳咽管塞住,而是內耳裡面積水所引起。聽力慢慢降下來,有時候又會好起來,又會慢慢惡化下去。我們稱之為波動性、進行性的聽力障礙。

 

這種病症剛開始會一直波動,情況時好時壞。慢慢降到某個程度時,就不會再波動,整邊的耳朵就會聾掉。為了拯救病人的聽力,我們會在波動的時候,最好是在波動的中間。對一直眩暈無法以藥物控制時,早期是為病人做內淋巴囊引流術,將積水引流出來,可以恢復聽力並控制眩暈。

 

此外,在開刀以後,因內淋巴液引流,耳塞感的症狀也會隨之改善。

這種手術是一種特別的引流法,將內淋巴囊撐開,讓內淋巴液比較容易引流出來。而最重要也最困難的,是真正找到內淋巴囊做到引流。沒有經驗的醫師有時只打開乳突腔,卻沒有找到內淋巴囊,這樣的話,開刀就沒有用了。總之,開刀時一定要找到內淋巴囊,把內淋巴水腫引流出來,情形才會改善。

 

至於開刀無效的病例,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治療。比如病人聽力已經很差了,我們就乾脆破壞內耳,讓眩暈症狀永遠不會再出現。也有的病人開刀後引流管再次塞住,還可以成功地做第二次引流。其他開刀有前庭神經切除,但這種手術合併症高,不能輕易施行。還有將具有毒性的藥物注入中耳腔內治療眩暈。這種藥物浸透內耳後,對內耳平衡器官具有毒性,但對聽力器官較不具毒性。所以,打進去以後,會破壞內耳平衡器官、控制眩暈,但是可以保持聽力。預防周邊性的眩暈,必須注意飲食睡眠、常常運動、心情保持輕鬆,這些都是最好的預防方法。

梵谷為梅尼爾氏病所苦

畫家梵谷在一百年前就是得了梅尼爾氏病。那是很痛苦的,耳朵裡面一直有惱人的耳鳴及聽力障礙,每天都暈暈的,所以他的畫就像有東西在動一樣,每張圖都像在旋轉,所以他會痛苦到把耳朵割掉的程度。那個時候我如果給他開刀,他一定會好。

大概是一百年前,法國人梅尼爾氏剛發現這個病的時候,他就罹患了,梵谷也不知道他得了這個病。雖然這種病在一九二六年就開始以開刀治療,但病理機轉卻是到一九三○年代的時候,才證明出來。

談完周邊性眩暈,再來談問題比較嚴重的中樞性眩暈。

中樞性眩暈,我們稱之為暈眩。它是一種普通的昏眩,症狀不是那麼厲害,不會天旋地轉,但整天昏昏的,有時,走路會走不穩。中樞性昏眩可能致命昏眩的病因,常是出自內耳中樞,即腦幹及小腦有問題,而且可能是長腦瘤、腦部循環不好所引起的。

由於導致暈眩的病因比周邊性眩暈還嚴重,因此,臨床上一定要找出導致暈眩的原因。通常頭部照X光掃描可以看出是不是腦部長瘤,或者是血管循環不佳所引起的腦部栓塞。

 

以聽神經瘤為例。聽神經瘤長在內耳聽道的神經上面,從內耳道一直長到腦部裡面去,壓迫腦幹,最後會導致死亡。

中樞性昏眩症狀較周邊性眩暈輕,但卻常常是致命的疾病,所以在診斷上,比如年紀大的人,就要看看他有什麼地方不好,有沒有血壓高、糖尿病、血脂肪太高等,這些毛病都會引起血管的變化,而這個變化就會引起昏眩。很多老人家走路走不好,就是因為腦部循環的關係。這種情形,就必須終生吃藥不能停止。有的人就是前期症狀,開始暈眩沒有多久後就中

風了,有的人甚至死亡。

 

如果腦部長瘤則一定要開刀切除,如聽神經瘤,則由耳科醫師跟腦神經外科一起開。聽神經瘤在早期診斷出來,開刀大概都可以治癒,如果瘤很大,耳鼻喉科醫師就沒辦法開刀了,一定要找神經外科。這種巨大的瘤可以壓迫到腦幹及呼吸中樞,進而導致死亡。雖然這種屬於良性的腫瘤,但是因生長的位置近生命中樞,是最難去切除的。

 

為何會長這種瘤?我們也不知道。但兩側性的確跟遺傳有關。我曾有一個年輕的病人,聽力不差,可是兩邊都長瘤,如果開刀的話,勢必兩邊都會喪失聽力,這種情形要保持聽力很困難,一定要犧牲聽力。事實上,兩邊都犧牲的話,沒有聽神經,根本就沒辦法做人工電子耳植入手術,以恢復聽力。最後,我還是叫他去接受γ線(γ-ray)雷射照射,讓腫瘤不要繼

續變大就好了,不然他會永遠聽不到,一生就完了。

 

總之,眩暈不能小看,必須查出真正的原因。而且可能因為噪音、壓力與車禍的關係,這類病人也會愈來愈多。女性也較多。不過,梅尼爾氏病開刀的病人,則是男、女性差不多。大部份都是中年,四十歲到五十歲最多。這些人都是壓力最大的時候,而且吃得很好。至於中樞性患者,則以年紀大的人居多。(藍麗娟整理)來源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馨晴 的頭像
    馨晴

    養生小站

    馨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